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也许是现代人的健康“原罪”,得病的人不是背负着不良生活习惯的恶名,就是被认为基因有问题。
实际上,确实有些人是被冤枉的,殊不知,一些罕见的疾病就藏在这些常见病的身后!
我得了罕见病!世界上有些事是非常吊诡的。
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是多年前我一时感兴趣而研究过的一种罕见病,之后很快就将其丢在了脑后,没想这个病却找上了自己。现在想想,可能当年在研究它的时候,我就已经得了这个病,但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直到去年。 说起来,发现自己得了这个病的过程也是非常狗血的,堪比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当初,我因为胃里有息肉准备做胃镜手术,而呼吸不太好可能会影响麻醉,所以先要做胸部CT。
结果胸部没事反而提示胆管和胰管增粗,这可吓死宝宝了,因为这就是所谓“双管征”,90%以上是胰腺癌。
于是马上安排做腹部CT和MRCP(核磁共振),结果是胰腺没事,肾上腺上却发现有个瘤子。一般来讲肾上腺肿瘤,除了恶性的,就分为有功能的和无功能的,有功能的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瘤(分泌皮质醇和/或醛固酮)或者嗜鉻细胞瘤。
当时医生和我讲,一般无功能的大于4厘米×4厘米就建议手术切除,而我的是2厘米×2厘米(实际手术时瘤子切下来大小是4厘米×3厘米,还是很大的,所以显影不一定靠谱),一些普通的内分泌检查显示的指标都是正常的,做不做自己决定。
我是个对自己非常狠的人,没考虑多久,就在众亲友的一致反对下决定去做:有个瘤子总是个隐患,长痛不如短痛。结果做下来发现是有功能的,我也就这样被确诊,曾经得过这个自己研究过的罕见病: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
什么是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种以不明显的自主性、非调节性皮质醇分泌方式为临床症状的,不完全受垂体反馈控制的肾上腺腺瘤疾病。
翻译成人话就是:这个病首先是个肾上腺腺瘤,然后呢,这个瘤会不断地分泌一些皮质醇,而这种分泌不是正常应该分泌的,但分泌的总量并不比生理量高多少,所以病人不会表现出皮质醇增多症的标准表现:库欣氏综合症症状。
什么是库欣氏综合症呢?大家记得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吧?他就有库欣氏综合症,他的症状表现不太明显但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总结起来就是满月脸,水牛背和啤酒肚。
现代有很多病都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比如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SARS等,这些病人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库欣氏综合症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正常状态下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而在病理状态下则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就是库欣氏综合症,除了表面上可见的满月脸、水牛背、啤酒肚以及皮肤菲薄和毛发浓密以外,其实危害更大的是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糖耐量降低和/或胰岛素抵抗)和骨质疏松。
记得03年SARS过后,很多患者都瘫痪了,其实让他们瘫痪的不是病毒,而是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多的风湿免疫科有个说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一种艺术,用得不好会使病人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药。
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就是病人不自觉地多分泌了那么一点激素,量小到很难分辨出身体是否正常,但却对身体造成着长久的影响。
这个病的特点就在于隐匿性高,它的主要症状: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这些在现代人中是多么普遍的表现啊,谁会无端端地怀疑自己得了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病呢?
我在做研究看文献时,很多的统计学资料都是来自于尸检,就是因为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病,一直到死于高血压等并发症,才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了病源。
这让我想到一个经典的医学笑话:
病人:“医生啊!怎么别的医生的诊断都和你的不一样?”
医生:“我知道,但是尸检会证明我是对的。”
这个病是在肾上腺腺瘤的基础上存在的,而肾上腺腺瘤只有用CT或核磁才能检查出来,就算检查出来有瘤子,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的特点就是皮质醇不过量或只是轻微过量,要确诊就需要做比较贵或国内医院没有开展的检查,比如1mg过夜DST筛查自主性皮质醇分泌或碘化胆固醇闪烁扫描法之类的。
而且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无功能的瘤,可有功能的肾上腺腺瘤往往小于4厘米×4厘米,根据国内现有的标准,并不会建议病人马上做掉,而病人也往往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实际上就给自己的身体留下了一个隐患,可能无端端地减少了本应有的寿命。
写在最后这个故事说明,有时候强大的魔鬼也会暴露弱点,而我们却会因为自身的知识盲区视而不见,许多习以为常的结果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与我们所知完全不同的原因。
现在医院的制度,多数都开始要求医生的科研能力,这固然有不合理的一面,其实也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亚临床皮质醇增多症这样藏在常见病后面的罕见病,如果不看论文,教科书里是不会有的,甚至专科的专著里也没有,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如何能得知又如何能正确的判断,给病人正确的诊治呢?
话说回来,作为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追赶科研前沿成果的职业,医生也更值得我们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