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是北京潞河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从大二起,她就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2010年,读研究生的周丽又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2015年7月,周丽为一位2岁白血病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也让她成为通州区第三个成功匹配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17年2月,周丽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5年4月,周丽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初配成功通知,上海一位2岁的宝宝患白血病,亟待干细胞移植治疗。随后,周丽与患者进行了高配。“工作人员告诉我高配成功,而且是全相合的时候,我感到很幸运,当时就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周丽说。
中华骨髓库的相关人员表示,周丽与这名白血病患儿的基因配型十个点完全吻合,这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非亲缘配型成功概率为几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
周丽曾在小儿血液科工作过3个月,接触过很多患有白血病的小朋友,那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强。一般的孩子吃片药、打个预防针就会哭闹不止,但那里的孩子做腰穿、骨穿、化疗,都会老老实实地接受治疗。孩子们强大的求生欲望一次次令周丽动容。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单单要在业务上去拯救他们的生命,当我有这样一个机会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时候,我肯定要去做这件事情,没什么可顾虑的。”周丽说。
周丽的父母不是学医的,他们生怕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女儿的身体,因而老两口极力反对。于是,周丽和父母做了一次深谈。“我让父母相信,在医疗上,绝不会以牺牲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来换取另一个人的健康。而且,我对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比较了解,对身体确实不会有伤害,最终说服了两位老人。”
周丽的采髓过程非常顺利。在海军总医院,周丽躺在床上,看着殷红的血液经过一根管子导出体外,通过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分离之后的血液再通过另一根管子输回体内。她默默祈祷,这些干细胞能像种子一样在上海那位小患者的体内生根发芽,造出健康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