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闹钟还没响就醒了,这时躺在床上最可能开始思考人生,揣摩自己的人生意义;吃完早饭出门遇上早高峰,在拥挤的人群中满脑子都是工作、升职和加薪;晚饭后,就是最放松的时候了,这时候和家人的关系、爱情又成了大脑思考的主题……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份针对8亿个社交网络留言状态的调查显示,人们在一天24小时不同时段想的话题具有规律性。研究人员认为受生物节律的影响,神经活动和荷尔蒙水平主导了人们的思考内容。
调查:73个标志性词汇解锁心情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英国54个比较大的城市中作了样本调查,对社交网站上的8亿个留言状态做了梳理归类,通过留言中使用的词汇来判断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向和当下的心理状态,由此来看人们一天到晚的想法到底有什么趋势。
研究人员选取了7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志词汇,在8亿个状态留言中检索相关词汇,来解锁人们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尽管提前预设了73个标记词汇来跟踪,但是研究团队最后发现,其实一天内的语言变化大概就分两类:一类是早上6点到10点,另一类是凌晨3点至5点。
表现:天亮前思考人生更情绪化
早上6点至10点,人们的分析思维异常强大,所以,文字中名词、冠词和介词使用量最高。按照已有的研究材料,较多使用此类词汇的人一般很理性,逻辑思维比较强,大部分都是上学时学业还不错的“学霸”型。除了语言运用,这个时间段人们的想法普遍表现出对于成就、权力和金钱等追求,也就是更加物质化。
而在天亮前的凌晨3点至5点,熬过漫漫长夜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他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于是这个时间段更多的是对于死亡、宗教和苦难的思考,大多数使用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词汇,且负面消极词汇出现频率更高,也就是更为情绪化。
此外,研究人员也对一天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做了标记,比如,虽然结束一天工作时应该是卸下防备最轻松的时候,而根据人们的网络留言状态,这个时候反而是最容易暴躁的,尤其在晚饭的一顿小酌之后,或者是上床前,一天的积怨可能在这时候爆发。
除了一天24小时之外,研究人员也对一周7天的心情波动做了梳理,结果不出意外地发现,星期天早上是大家心情最好的时候。
释因:思维模式受生物节律影响
总体来说,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一天内的语言使用是有规律的,这就反映了我们一天内的思考方向和情感波动也是有迹可循的。
研究人员解释称,这与人们的生物节律有关,也就是说,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人们的神经活动特点和荷尔蒙水平都存在一个曲线变化趋势,这个波动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内容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心情是更放松还是更紧张。
人工智能学专家、本次实验的主导者尼奥·克里斯汀教授表示,这次实验的意义在于,“我们将社会学和生物学做了关联,如果结论得到认可,可以充分利用人们的这种生物习性,来有针对性地分配24小时的工作。
同时,生物节律也是人类特有的机体性能,如果被人为打乱,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也是实验想要提醒人们的一点。
生物节律控制吃睡也控制情绪智力
人体的生物节律或者称作生物钟,是指身体内部存在着感知时间并受时间支配的规律周期现象,最常见的就是能够在早上适当时候叫我们起床,在夜晚该睡觉时候令我们犯困。
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正常情况下早上8点在接受到足够阳光照射后,体内皮质醇水平达到最高点,肾上腺和大脑内开始注入肾上腺素,这就成为叫我们起床的催化剂。尽管过了8点之后,皮质醇水平有所降低,但主管精力的肾上腺素和控制情绪的血清素仍旧源源不断供给。到了中午,新陈代谢和体温升高让我们觉得饿了。吃完饭后,皮质醇水平直线下降,新陈代谢放缓,我们进入午后疲倦期。夜晚,血清素变成褪黑素,就是送我们入眠的最佳时机。而凌晨3点血糖水平达到最低,皮质醇水平也触底,这也是我们睡得最沉的时候。
其实,除了作息受生物节律影响外,体力、情绪和智力其实都受这个“人体时钟”支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有时很好,有时有点“欠费”,而人类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这也都是生物节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