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有青山绿水的地方是避暑的首选地。到了这种地方不论是大人小孩都不由得想亲近大自然,但被蜱虫叮咬就在所难免了。这不,因蜱虫叮咬而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多了。
蜱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隐翅虫、草蜱虫、狗豆子和牛鳖子等。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如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肩胛部。不吸血时,蜱又小又干瘪,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饱满如黄豆大小,甚至可达指甲盖大。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钻入人体,要及时取出。否则,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被它叮咬,切记不可用手强拔。因为,蜱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体里钻,用头部钻入皮肤。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如果生拉硬拽,蜱的头部可能会留在皮肤内。但发现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后,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在找不到酒精时,可用百草油、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还可以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
被蜱虫叮咬后,大多起病急而重,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