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简介
眩晕是患者自身感到周围环境旋转或者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一般神志清楚,通常没有意识障碍。主要是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产生,亦可由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者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即为头晕,感觉自身或者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做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是什么原因
发生机制人体平衡与定向功能有赖于视觉、本体觉及前庭系统(合称平衡三联)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并以前庭系统对躯体姿位平衡的维持最为重要,其中任何环节功能异常都可能出现判断错误,产生眩晕。眩晕的发生有多种因素,可因病因的同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其他原因眩晕。
周围性眩晕是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中枢性眩晕是由于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
中医辨证中医认为眩晕的主要病因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扑外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之分,属虚者多,如阴虚易肝风内动,血虚易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实证多由于痰浊雍遏,或化火上蒙,形成眩晕。
做哪些检查
头部检查头颅X线摄片、脑电图、脑血流图、胸片、TCD、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对头晕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颈椎检查疑为颈椎病者需作颈椎正、侧、斜位等X线摄片或者颈部CT检查等。
耳科检查变温试验、指物偏向、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等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症的定位定性诊断。
眼部检查眼底病变通常也可以导致眩晕,考虑眼源性眩晕时需要检查视力、屈光间质、眼底、眼肌功能等项目。
吃什么好
适宜饮食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
不宜饮食1、生冷瓜果、甜食和油腻味重的食物,以免生痰助湿。
2、体虚眩晕者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
3、痰湿型眩晕者应忌食桂圆、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
4、肝阳型眩晕者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
如何预防
积极治疗应积极消除各种导致眩晕发生的内,外在因素。
调畅情志调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体力脑力的过度劳累。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饮食宜清淡,不偏食挑食,避免暴食暴饮。
可能疾病
周围性眩晕1、梅尼埃病。可能是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变态反应,维生素B缺乏等病因所致。
2、迷路炎。常由于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者淋巴扩散。
3、内耳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性由于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者耳蜗受损所致。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5、位置性眩晕:病人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是出现的眩晕和眼球震颤。
6、晕动病:是指乘车坐船时,内耳迷路收到机械刺激引起的前庭功能性紊乱所致。
中枢性眩晕1、颅内血管性病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脑病,小脑出血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多为肿瘤等导致。
3、颅内感染性疾病:小脑脓肿,颅后凹蛛网膜炎等。
4、癫痫。
其他原因的眩晕1、心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2、血液病:贫血,出血等。
3、中毒性眩晕:急性发热性疾病,尿毒症,严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眩晕: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头部或者颈椎损伤。
6、神经精神性眩晕,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患者。
治疗方法
本文仅作学习参考用,不作为治疗指导,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般治疗急性眩晕发作的病人,应静卧,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除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外还还可以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1、镇静剂和安定剂:鲁米那、地西泮等。
2、抗组织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3、止吐剂:氯丙嗪、胃复安等。
4、抗胆碱药物:氢溴酸东莨菪碱、阿托品。
5、血管扩张药物:烟酸、654-2、地巴唑等。
手术治疗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中药治疗1、肝阳上亢证: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浊中阻证: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淤血阻窍证: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祛淤生新,活血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4、肾精不足证: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方药:左归丸加减。
5、气血亏虚证: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药:归脾汤加减。
针刺治疗 体针主穴:风池、百会、印堂、合谷、人中、太冲。
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